第68章 利益交换3_我的逍遥人生
笔书小说网 > 我的逍遥人生 > 第68章 利益交换3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章 利益交换3

  其实世界上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的,不知道的自己的短处,也不知道自己的长处。

  但重生一次的杨林,却跟他们都不同。

  在有了先知之后,他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武学奇才,打破了懵懂,周身通泰。

  他就知道此时自己的长处,比如,长得好看。

  听起来有些可笑,光是长得好看有什么用?

  事实证明,长得好看很有用。

  至少杨林在唐书煜的办公室里明明是大放厥词,啥话没说直接就要唐院长给他一个年度“优秀学生”的名额,可他那笑嘻嘻的样子,却让唐书煜根本生气不起来,反而饶有兴致地跟他对了起来。

  老头闲来无事,忽然来了个有趣的学生,就问他:“我凭啥要给你优秀学生的名额呀?”

  杨林嘿嘿一笑,说道:“唐院长,是这样的,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就做了一个网吧的管理系统给我表叔,哦,忘了说,我表述是咱滨海市文化局的局长……所以我这边也想请您帮个忙……”

  杨林娓娓道来,事情说的条理清晰,唐书煜一点都没有插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待杨林说完,他明白了。

  眼前这个小家伙居然有个在文化局做领导的亲戚,他自己做了一套网吧管理系统,很受文化局的重视,人家那边想要给他嘉奖,但这小鬼花花肠子不少,认为拿点嘉奖显然不够。他的意思唐书煜也听出来了,是想打着滨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学院的旗号跟市文化局合作研发的那款软件,文化局会拿出十万来直接给学院,但杨林也暗示,实际上就是给他是本人的,但代价也不是没有,就是杨林要一个“优秀学生”的名额,同时如果他因为做软件而造成的缺课,学院不要干涉,且保证他不会挂科。

  不要小看“优秀学生”这个称号,记入档案之后,不管是就业还是入党,这可都是加分项。

  至于缺课、挂科……唐书煜如果出面保一个学生……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万……不少啊!

  杨林说的很明白,文化局对外宣传,一定会是跟滨大的合作,还是在他的授意与指导下完成的,当然,主要工作还是由眼前这个名叫杨林的学生和他的团队去做。

  但名声有了啊,还有钱拿啊。

  唐书煜并不怀疑杨林说的,他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拿院长开玩笑,一旦证明他是忽悠,那他还想在滨大混么?

  大度的人,可以不在乎调侃,但不会允许自己被欺骗,因为几乎等同于对自己智商的嘲笑与侮辱。

  更何况,他仅仅是一名学生,不管他家里的关系有多硬,在学校里唐书煜说不让他毕业,他就真的毕不了业。

  “小杨同学,作为一个长辈,还是想告诉你,学生要以学业为重。”唐书煜对杨林说的这些不置可否,反而劝说了一句。

  杨林脸上表情一滞,旋即道:“唐院长,我也不是说总不上课,我们学软件的,最终不也是要学以致用嘛。我说的是,一旦有‘不可抗力’导致我没办法只能缺课的时候,您能帮我兜着点。”“学以致用啊,不错,要是咱们滨大的学生都能跟你这样,也是个好事。”老头呵呵一笑,说着:“这事儿我同意了,就按你说的办,需要学院出面的时候,你提前告诉我一声,让我也有个准备。”

  听了这话,杨林暗自撇撇嘴,他知道自己又猜对了。

  唐院长的确是一副学者派头,但学者也得吃饭啊。十万块钱,不少了,最后这还得他自己掏腰包。

  杨林也是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是十万的酬劳,另一方面,则将那份“名”,给了唐书煜。或许真有学者视钱财为粪土,但绝对不会有学者视名声也为粪土的。

  一手钱,一手名,杨林不信唐院长不配合。

  当地大学跟政府合作研发某项目,说出去怎么都好听。钱不钱的,谁会在乎。

  虽然杨林得自己从那两百万里拿出十万来给唐书煜,不过也不亏,至少以后自己没办法按时上课的时候,还有院长在后面兜着。

  至于什么“优秀学生”名额,则根本是杨林找的借口而已。他会在乎那个?才不。

  但杨林也必须这样说,跟唐书煜也是谈判的一种。

  杨林可以将给他的利益摆在台面上,但如果他自己什么都不要,是个傻子也得想想,你为啥什么都不要吧?

  只要是不清楚的事情,就很容易让人瞎寻思,而越是瞎寻思就越容易出事。

  像杨林这样,一来就摆明了:我是来跟您做买卖的。

  这种姿态反而最让唐书煜放心。

  在唐书煜的心里,杨林就是用钱和名声,在他这儿买四年好日子的。

  这笔买卖,做得不亏。

  在老头点头答应下来的一瞬间,杨林就知道事情ok了。爱钱的给他钱,爱名的给他名,都爱的就都给他,至于本人是好是坏,是贪是廉,杨林并不在意。

  最后,一老一少商量了一下细节,杨林耗时许久弄出来的这个网吧的管理系统,就成了滨海市文化局牵头主导,与滨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学院历时一年联合研发的一款重要的应用软件。

  杨林只是应学院的要求配合文化局去做的这款软件,而软件的所有权自然是属于滨海市文化局的,跟杨林再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至于滨海市文化局为了弄这款软件究竟花了多少钱,杨林也不知道,是三百万还是五百万,那都是宋兆堃自己的事情。杨林不会贪心到拿到最大的那块蛋糕,他只要他想要的那两百万,跟做生意一样,大家一起有钱赚才是最好的。

  事后就算有人想要查,杨林也丝毫不担心,宋兆堃跟他是一条船上的人,如果他不能拉更多的人下水,也对不起他能在四十多岁就当上文化局的一把手这份能力,当然,还有他背后的那股杨林都不知道的势力。

  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ssf.com。笔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issf.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